太极学苑
质疑太极拳
质疑太极拳
李紫剑
一. 除陈家沟之外,几乎所有太极拳都归宗于张三丰,说张三丰是太极拳创始人。请问张三丰创太极的原始证据是什么?有什么能切切实实地证明这种说法呢?
二. 请问武当丹士张三丰进京面君、道梗不前,夜梦真武授权,平明以单丁杀金兵百余的事迹,最早见录于何种文件?有正史或野史录传吗?
三. 张三丰如果从武当出发到京都(开封)面君,路线只能由西南向东北。当开封的西南都有金兵梗道时,宋徽宗早已被掳到北国去了,举国震惊,张三丰先生会不知道吗?在这种情况下,张三丰先生还会到开封去吗?如果确有其事,请问张先生击杀金兵的地点是什么地方呢?
四. 历史上有不少张三丰,但精于武术的张三丰,则只有内家拳创始人张三丰。关于这个张三丰,《内家拳法》、《王征南先生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均有记载。但这三份文件均未记录张三丰是武当道人,均未记载这个张三丰的拳出自神授,而是“精于少林、从而翻之”来的。如果这个张三丰便是“平明,杀金兵百余”的张三丰,请问“夜梦真武授拳”这股风是从哪里刮出来的呢?
五. 现在不断有人说:内家拳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就是内家拳,如果真的是这样,黄百家的《内家拳法》中为何找不到“太极拳”这三个连在一起的字呢?
六. 从《内家拳法》上看,张三丰传下来的拳是《神佑通背》,有歌为证:“神佑通背最为高,斗门深锁转(传)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式,撒出(手)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捶冲捋两翅摇……”共有三十六式。请问三十六式的通背拳,什么时候和“三十七式”“十三式”的太极拳合二为一了呢?陕西王宗什么时候变成了山西王宗岳了呢?
七. 陈品三先生说陈家沟的太极早在明代就已以创立了,但是为什么清代乾隆年间陈家沟人陈有孚闻名于山西洪洞县的“神拳”是二路通背而不是太极拳呢?为什么陈有孚传下的二路通背拳的歌诀,和陈家沟流传的“太极拳歌”如出一辙呢?
八. “无改父道,是谓之孝。”既然陈氏祖传的就是太极,陈有孚为什么不承家教而专精“外家”通背呢?他的拳无疑是在家乡学的,世传的太极苗圃,怎么长出了二路通背的花朵来了呢?
九. 既然陈有孚精于通背,至少说明二路通背相当于当年是陈家沟的当家拳之一。但是在陈家沟留下来的拳谱上,怎么就偏偏没有通背的名号呢?
十. 中国的太极拳,人物以张三丰王宗岳为鼻祖,文献以张王二位的《太极拳论》为圣经,此一定不移的定则。但是作为太极之乡的陈家沟,至今对《太极拳论》不屑一顾,对张三丰王宗岳视同路人,请问源流上下反差如此,如何解释?
十一. 林林总总的各色太极拳,纷纷越过陈家沟这个台阶径直归宗于武当张三丰,大家不觉得他们的眼神怪怪的吗?如果军事家们不敬孙武子的版位而归宗孙悟空,大家一定会说他们犯神经。同样的道理,一伙太极拳家无视陈家沟而归宗武当山,大家怎么就不觉得可笑了呢?难道那些要归宗张三丰的太极人,他们的师父师爷或其他前辈真的在武当山跟张三丰学过拳吗?
十二. 《太极拳论》的作者是王宗岳,赵保太极人说蒋发的师父是王林桢,请问王林桢到底是不是王宗岳?何以为证?山西王氏至今仍是名门望族,在王氏家谱上,可不可以找到这两个人呢?
十三. 有人说蒋发是河南太极开山祖师,特别是赵堡太极的祖师,言之确确。我的疑问是:蒋发身为赵堡太极宗师,“先生之恩、山高水长,”百年之后理应由赵堡弟子礼葬,树碑立传。他怎么会孤零零地埋在陈家沟村外,几百年来连一个树立认祖归宗碑的人都没呢?
有人坚称蒋发是邢喜怀的师父,对此,我想问的是,蒋发晚年(赵堡太极传人考证是70岁)垂垂老矣,为什么不在赵堡接受邢先生的供养坐享清福,而要去陈家沟自食其力呢?自古师徒如父子,蒋邢二人为什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来往呢?
十四. 赵堡太极和《陈长兴自序》都说蒋发先生是温县本地人,我想问的是:温县现在还有蒋氏家族吗?他们是不是当年的蒋氏后裔?查一查蒋氏宗谱,看看蒋氏当年有没有蒋发这个人,好吗?
十五. 如果蒋发确有其人,我想问的是,那么功夫超人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绝对是家族的骄傲,又怎么能连入祖坟的资格都不具备,孤身一人葬在荒野之中呢?
十六. 如果蒋发真是一代宗师,并且他确属温县世家,我想关的是,他能在同邑同乡为他姓鞠躬尽瘁,为什么就没有把太极拳在蒋氏家族中发扬光大呢?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温县蒋氏家族中有会太极拳的呢?
十七. 陈氏家乘说蒋发原本是起义军李际遇的部下,是康熙年间陈奏庭收复(剿灭)李际遇时带回的战利品。对此我想问的是,李际遇先生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即被清军杀害于河南巩县,陈奏庭先生又怎么能在康熙年间(1661-1721年)到登封县玉岱山去收拾李际遇呢?
十八. 在《陈氏太极拳江宗》上,心意拳九要论被称为《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请问陈氏太极拳是不是心意拳?如果不是,十大要记怎么会和九要记一模一样,如出一人呢?
十九. 赵堡太极近年来力称他们的拳史长于陈家沟,对此我想问的是,赵堡的九要论是民国年间才从陈氏家族中抄得,赵堡的太极拳论不可能出现在武禹襄公开之前。既然如此,在陈清平先生执教之前,赵堡太极的指导理论是什么呢?
二十. 众所周知,抄书比写书容易得多,背默比作文容易得多。我想问的是,既然陈氏太极乃是祖传,古已有之,《太极拳图画讲义》怎么用了十二年才写成?默写复述竟如此之难乎?
王成注释:物不可器,一个动作或一个练功方法要想用文字表述清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往往顾此失彼,写文章的人都有体会,一个自己常做的事情,要是写出来,还要费很大的力气,并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一个词语落墨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写东西的人还要受外界各个因素的影响,心情,生活,环境,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了,近来整理文稿,颇费脑筋,故而由此体会。文字的描述往往和实际有区别,所以太极拳强调“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任何事情都是言传身教,不是看看书就能掌握的。
二十一. 杜元化先生写《太极拳正宗》,述及陈清平先生的弟子,可少了大名鼎鼎的武禹襄。为什么杜先生列举的人物武林大都陌生,而武林人所共知的武先生竟被排除师门了呢?
二十二. 杜元化先生说:“蒋老夫子所传太极拳正宗共八册……。”对此我想问的是,既然蒋先生为温县太极宗师,根本不存在门派问题,他传的拳只能是太极拳,怎么会是“太极拳正宗”呢?
二十三. 杜先生所见的太极拳资料,是任长春和陈四典绘制的。那么他是怎么知道原传太极拳资料是八册的呢?杜先生下了多年工夫才公开一册,那么,共余的七册都是些什么内容呢?怎么就没听赵堡太极人提起过呢?
二十四. 如果杜先生所言是实,那么目前流传的赵堡太极岂不是不完不整的太极拳吗?赵堡太极能承认吗?如果目前的赵堡太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那岂不是证明杜先生的发言是欺人之谈?他说这谎话干什么呢?
二十五. 杜元化先生认为赵堡镇的太极自成体系,与陈家沟无干。但是在杜氏《太极拳正宗》面世之前,赵堡太极并无文图资料传世。而《太极拳正宗》,是杜先生把玩陈品三先生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十年之后才开始撰写的,更有人考证《太极拳正宗》的若干幅图明显照搬《太极拳图画讲义》是《太极拳正宗》的兰本,我们该怎样为元化先生洗刷清白?
二十六. 有人说背丝扣是赵堡太极的独家解释,但是杜先生所谓的“一向一背一顺一逆”和陈品三先生所说的“左半身皆如是,此是顺转。至于右关身,须用倒转,主与左手不背,是谓左右相随,”难道不是一回事吗?如果背丝扣确系太极原传,为什么武式太极里就未提背丝扣呢?如果有人说“背丝扣”是从《太极拳图画讲义》中衍化出来的,是“缠丝精”的翻版,我们该怎样替杜先生辩白?
二十七. 近年来有人坚称陈清平是赵堡太极传人,不是陈家沟太极拳传人,我的疑问是,为什么陈长兴先生病危任命,把武禹襄先生托付给陈清平先生而不是其他人呢?
二十八. 如果陈清平先生练的是赵堡太极而不是陈氏太极,那么武禹襄先生传下的太极拳就应该和赵堡太极拳相同。我们把二者比较一下,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吗?
二十九. 如果赵堡太极真是原传太极,那么它就应该有一套古规拳架,与众不同。请问赵堡太极名家公认的正宗的规范的赵堡太极是怎样的呢?蒋发亲传的原始的太极拳或者说太极母拳是什么样的呢?
三十. 杜元化先生说张应昌是张彦的儿子,赵堡镇张氏后人说张应昌是张彦的侄子,请问张应昌到底是张彦的儿子呢还是张彦的侄子? 如果张应昌确实是张彦的儿子,那么我就不禁要问:张彦先生有时间把陈清平先生教成国手,却没有心思教自己的儿子,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吗?
不论张应昌是张彦的儿子,还是张彦的侄子,只要大家公认他是陈清平的徒弟,那么我就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陈清平先生明明是张彦为他的子侄聘请的武术教师,怎么变成了张彦的徒弟呢?
三十一. 如果张应昌真是张彦的侄子,那么肯定是杜元化先生弄错了!杜元化先生连他爷的儿子都会错认,连他的师伯(武禹襄)都不认识,他排列的赵堡太极拳传递人物表,又怎么可能真实无误呢?
三十二. 陈家沟的太极拳是陈氏家族积数代人力创编的,中国的太极拳也确实是从陈家沟的传人出名而开始叫响的。按杜元化先生的考证,赵堡镇的太极拳是明代原传的,是原汁原传的正宗太极拳,怎么会和清代研创的陈氏太极如出一辙呢?
三十三. 杜元化先生的《太极拳正宗》梓行,校阅者是巩县人刘焕东。对于这个人,许多人大概都不熟悉,但我略知一二。此人1924-1931年之间,曾历任安徽三县及河南五县的县长,,民国三十年,任河南省视察主任。他的家庭武术教师兼护院保镖是竹林武师李六合,他的贴切身保镖是竹林武师李光运。当年刘先生的女儿冒犯家规惹下杀身之祸,就是他六合偷偷放走的。抗日战争期间,李光运为掩护刘焕东以身殉职。刘焕东本人不会武术,更没任何资料可以证明他学过赵堡太极。这么一个赵堡太极的门外汉,怎么能够胜任校阅正宗太极的技术图的重任呢?太极正宗的正误是非,刘先生真能看出来吗?
三十四. 陈品三的《太极拳图画讲义》首序署名“杜严”,请问这位杜严先生是不是杜元化先生呢?如果不是,他分明得到了陈品三先生的“托书之重。”如果就是他,那么序中所说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发前人之所未发,”“若将此书以资讲授,将见事半功倍,一日千里,”究竟是由衷之言,还是胡为塞责的溢美之辞呢?近有人力捧杜元化先生,力贬陈品三先生,是否有悖杜先生的意见呢?
三十五. 杜元化先生以正宗自居,极力陈述自己得了秘传,但是杜先生学术造诣究竟有多高,怎不见有人提起呢?杜先生海人不倦,怎不闻杜先生的弟子有哪些以太极立身、以太极知名呢?如此后继无人,正宗秘传从何说起?
三十六. 请问赵堡的太极同仁,大家真的公认杜先生的太极拳是正宗吗?如果承认,那么难道诸位的拳都是歪门邪道吗?因为赵堡的同仁的拳,其实都不是出自杜先生门下。正宗只有一个,道理不是如此吗?虽然不少人欣赏“难得胡涂”四个字,但我想赵堡的太极同仁,还不至于如此胡涂吧?
三十七. 太极拳是以八法为纲的。但是陈品三先生的太极拳书上,怎么只有棚捋挤捺,全然没有采列肘靠的痕迹呢?
三十八. 陈品三先生的《太极拳图画讲义》,易学内容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但是我研读再三,也没有发现这些鬼八卦与太极拳练用有什么直接关系。请问研读过《太极拳图画讲义》的同仁,如果删去其中的易学的八卦,《太极图画讲义》究竟是更通俗易懂了呢还是马上惨不忍睹了呢?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太极照练不误,那么书中这一部分意义何在呢?
三十九. 如果说太极拳的动作不与卦爻对号就不能练不能用,请问古今太极名家真的都是先读易经后学拳,打人之时先对卦爻吗?如果不是易学专家同样能练好太极,那么硬要把拳手投足往鬼八卦上凑的必要是什么呢?
四十. 有大师说不懂易学八卦就练不好太极拳,对些我想问的是,近年来时有大师说他们的太极拳外国人比中国人练得好,他(她)死了之后中国人得向外国人学。试问那些把太极拳练得比中国人还好的洋人,他们的易学水平真的比中国人还高吗?如果他们的汉语水平尚未达到四如之境,他们又怎能读懂易学专著?在易学上尚是门外汉的外国人,凭什么继承大师的绝学把太极拳练得出神入化的比中国人练得还好呢?
四十一. 大师回答:中国如今人心不古,外国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既诚心又执着还特别艰苦。(大约还有舍得大把扔美元的因素)。对此我想问的是,既然诚心执着刻苦努力就能成功,那么易学对于太极拳之必要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多一个对外行谈玄的功能吗?
四十二. 有人说练太极至少得几十年纯功才能有成,并说杨露禅的经历便是证明。但是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武禹襄先生只学了一个多月时间,就成了一代宗师了呢?中国过去练太极的,甚至有人练了下辈子也没有取得传人资格。但是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办的国际太极拳师资短训班,洋人们怎么只用了二十多天时就得到了教练证了呢?差别如此之大,请问如何解释?
四十三. 据说近年来的太极新星,大都是体操队员改行的。对此我想问的是,如果我们让芭蕾演员改练太极,是不是会比体操队员更好些?太极的难度比起芭蕾舞不知小多少倍,我想一二个月的磨合足可打造出一位“太极高手”了!如果这事能成,我们可以节约多少时间啊!
四十五. 我们的太极推手壮士,大都是从跤界请来的。跤手上台推出了好名次,纯粹太极手弱弱无能,这其中是不是因为实力和拙力的差异呢?偏重于实力和刚力不辞拙力的跤技,怎么能和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接轨了呢?太极的四两拨千斤,怎么就拨不了跤手的大膀圆腰呢?
四十六. 太极高手的标准是什么呢?是盘架出色?还是推手出色?一是二者都出色?为什么我们的套路冠军推不上台?为什么我们的推手冠军练不上版?这是对太极拳实质的生动诠释呢?还是对太极高论的辛辣的嘲讽?
四十七. 《太极拳论?曰:“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似乎是提倡曲而不直。又曰:“气以直养而无害,”似乎是提倡直而不曲。请问这两个气字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所指相同,二者如何意思相左?如果不是同一事物,请问二者各是什么?
四十八. 《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同篇又说:‘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前边说气机顺遂则动作流畅,后者说身体有气则动作涩滞不灵。请问二说何故矛盾?
四十九. 《十三式行心解》曰:“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无微不倒),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显然是说气到力到可以致用。但同篇又说:“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似乎是说气这玩艺要不得——如此颠三倒四,作者意思何在?读者何适何从?
五十. 《太极拳论》曰:“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为胜。”意思是说太极拳制人不用大力。但是据我所知,为什么太极名家没有一个不是大力士呢?杨露禅平托五百斤如杯水,杨澄甫揉八十斤石球如弄丸,郝少如舞二百斤石担如风车,孙禄堂悬空定奔马若游戏,这些均有文字史料为证。这些实力超过五百斤的大师,当分们发放体重一百斤上下的人时,真的是用了四两力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这他们至少用了四成力即二百斤呢?这不明明是“察四成拨千斤之句,显系力胜”吗?
五十一. 让一个人站好,用弹簧秤来提他。如果平常人用一百斤拉力可以提起来,大师真的能只用三十斤五十斤就提得起来吗?那么,显非力胜价值几何?那么,邵发明先生的“没有千斤力,哪能拨千斤,”岂不是千真万确的吗?
五十二. 《太极拳论》说:“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显然是说太极拳能以慢制快、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但是二十世纪末有关机构做的太极推手实验,结果报告说六十岁以上的老拳师没一个能推败四十岁上下的壮年拳师。这是怎么一回事?是因为他们不够老不够弱不够慢呢?还是因为他们不够年轻不够强不够快呢?当年在香港号称第一推手大师,为什么在李小龙的直拳面前手都没抬就倒下去了呢?是他的速度还不够慢吗?目前的太极行家,真能以太极手段对抗散打吗?让二三个散打亚军打一个推手冠军,太极高手真的能给人们一个惊喜吗?他真的能有还手之力吗?
五十三. 如果太极拳在本门之内真的能不以力胜、不以快为,那么,太极推手比赛就应该不分年龄与重量级别。但是太极推手如果“一视同仁,”它真的能保证金牌往弱、慢、无力的一方倒吗?真的能叫强、快、有力的一方丢人吗?
五十四. 如果我们作了种种努力,力气小的依然推不过力气大的,量级低的依然推不量级高的,那么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怀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事实上并不存在,即便是太极拳,事实上也同样是强凌弱、慢让快、有力打无力呢?
五十五. 太极拳是实战武技吗?过去是。现在还是吗?如果现在还是,为什么军警格斗选择了拳击散打,而不取太极推手呢?我们的太极剑冠军,真的堪与日本剑道放手一搏吗?
如果太极拳事实上已与真正的实战脱轨,成了健身运动,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停止关于它的实战神话的宣传,把它列为木兰拳的“武术”一类呢?
五十六. 如果我们经过实验,证明太极拳的蹬一根子、十字腿、转脚摆莲不敌散打的侧踢边腿和旋踢,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用无氧运动补充太极的用意不用力运动?如果实践证明太极八法不敌散打的三拳三腿加三摔,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走出一味推手的怪圈,来一个“精于内家,从而翻之,是谓外家”呢?
五十七. 现在大家都说太极拳能延年益寿,并且说太极拳本来就是为延年益寿而设的。对此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几位太极宗师的寿命都不算太长,前几代宗师长寿的比例明显低于心意形意呢?为什么练太极长寿的多非实战拳家,太极门内的实战高手多不高寿呢?
五十八. 太极名家大都挺着一个太极肚,不少人以此为荣。请问这种现象是功态呢还是病态?医学资料说,男子的腰腹越大,相对寿命越短,大腹便便的人易得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请问是不是不练太极拳肚子大了就容易闹病,练太极的人肚腹超常就无害有益呢?
五十九. 太极大师大都体重超常。根据一般常识,体重超常的人睡眠时往往会打呼噜,请问体重超常的太极大师夜里打不打呼噜呢?睡眠中打呼噜往往导致呼吸暂停,由此导致大脑缺氧贫血对脑神经造成伤害,太极大师有无此忧呢?如果太极大师也打呼噜,他是不是也该减减肥呢?
六十. 现在越来越多的拳与太极拳合营联营创办联合体,已经有形意太极、八卦太极,估计不久就会有少林太极、柔道太极、泰拳太极……出世,这种现象,究竟是太极拳崛起的先兆呢?还是太极拳沉沦的发端?
六十一. 由于武术市场的需要,新发现轶失的太极拳越来越多。有一套《张三丰太极拳》尤为引人注目。但是我发现《张三丰太极拳》的功架和动作名称次序竟和杨氏太极拳一模一样,我怎么咋看这位张三丰同志不像是杨露禅的祖师爷,而像是杨先生的徒子甚至徒孙呢?
六十二. 1999年世纪之交,《太极秘术》重出江湖。介绍文章说:“从该稿的两篇序言上看,当年这个手抄本已经是一本完整的书稿,名叫《太极秘术》。而且这个手抄本很正规,线装木刻版稿本,楷体书写,工整规范。”但是此抄件人明明说,他誊抄的原稿“方胜数折,字草潦乱,幸可辩识。”他并不知原作品形象如何。介绍人看到的是三抄本的复印件,他是如何看出原书是一部“楷体书写工整规范”的“线装木刻版稿本呢?”介绍文章附有原序照片,从照片上看,原序文字确是印刷品,既然真本尚在,三抄之说从何说起?更可怪的是,原件作者署名处,赫然是一个大洞,洞边仅有毛笔补写的民国二字,弃无作者名目。明明空洞无物,介绍人是如何“无中生有”地看见了一个“刘凤梧”了呢?明明是民国年间的出版物,版变成了远清的手抄本了呢?
六十三. 目前太极家族门户兴旺,估计不久就会超过百家姓的数目。一旦人人的拳都成了太极拳,并且都成了太极正宗,我们怎么给太极拳下一个定义、贴一个标签呢?请问太极同仁,针对这种趋势,大家是应该正本清源、保护太极拳这个著名商标牌呢?还是听之任之,坐待太极砸了品牌呢?请问同仁,为了优生优育,太极家族是不是也考虑一下实施实行计划生育呢?
六十四. 许多与太极拳边都不沾的拳,为什么要打太极的旗号呢?如果自己真有实力,为什么不大喝一声“名拳名家宁有种乎?!”自己创一块品牌?如果自己并无实力,老老实实地在别人麾下做一个上等兵也就是了,又何必鼻孔插葱充大象?轨迹拳学不打任何名拳的旗号,不借任何名人的号召,不是同样红遍大河上下、江南塞北了吗?
六十五. 古人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太极拳分化了一百多年了,似乎是到了该合的时候了吧?请问林林总总的太极拳是不是可以集众家之长而合成一套中华太极拳,作为中外太极拳的权威课本呢?是不是可以修订众家太极拳论而编篆成一部太极拳经典呢?
六十六武术界的争斗每每起于争夺正宗名份,这几年太极拳论战尤烈。大家置学术的当务之急于不顾,一个劲去争论谁的祖先与始祖更亲近,请问几百年前谁是正宗,真能保证几百年后他的子孙还做宗主吗?如果空有正宗血统,推手推不倒别人,练拳练不上名次,这样的正宗是耀祖光宗呢?还是辱没祖宗呢?学术的根本在于练和用,浮光掠影的历史胡涂帐,关我们切实的修证的什么事呢?
六十七. 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唱法。民歌唱法、通俗唱法、意大利唱法、自然声唱法……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儿。一个人一种唱法也罢,一个人多种唱法也罢,词曲尽可以一成不变。太极拳的这式那式,能道不也只是风格之分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制定一个太极拳统一套路,以这个套路去考各式太极拳呢?为什么不可以要求参赛者分别以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李式……的风格依次演练,然后决出太极拳全能冠军呢?
六十八. 太极史中的疑案,我们是否可以继续存疑,等待物证呢?前人的是非恩怨,我们是否可以予以封存、绕过这些与我们无干无碍而且无益的敏感话题呢?王宗岳蒋发真伪有无并不妨碍我们学拳练拳,陈卜邢喜怀也没有委托我们替他争正宗,原始的太极究竟是啥样大家谁都没见过,二十年前人们一直把赵堡镇的太极拳看成是陈氏太极也没有妨碍赵堡太极接二连三地推陈出新。既然往事对学术对我们都构不成伤害,我们乌眼鸡一样地伤害对方又是何苦来着呢?
六十九. 关于太极拳的历史,我们可不可从说:“创始人佚名,陈长兴杨露禅首传。”对于太极拳论,我们可不可以说“作者王宗岳,年代待考,武禹襄首传。”对于赵堡太极,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前代莫考,陈清平近传。”就像音乐界所说的“民歌,某某记谱”一样,认定有证可据的事实,而不再去云彩眼儿里寻祖宗呢?
七十. 据说电脑这玩艺儿,是外国人根据中国的阴阳八卦创造出来的。但是如今包括比尔盖次在内的电脑专家,并没有一个人是易学大师。如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外国人,不知八卦为何事,却一个个把电脑敲得滴溜溜转。电脑光屏上没有画太极图,操作键也没有与六十四卦一一对应,但是这一班“数典忘祖”的人,却在电脑上把世界都虚拟出来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这些练太极的拳虫,是不是也该学学敲电脑的网虫,撇开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灯的“黑话玄学,”只用现代理论“白话科学”诠释太极,让太极拳成为科学拳、明白拳、通俗拳呢?
脚踩太极图,身披八卦衣,难道真的有运动学上的现实意义吗?几千年来一直与卜筮星相沆薤一气的鬼八卦,难道真的可以指导我们超越现实、赢得未来吗?
李紫剑
一. 除陈家沟之外,几乎所有太极拳都归宗于张三丰,说张三丰是太极拳创始人。请问张三丰创太极的原始证据是什么?有什么能切切实实地证明这种说法呢?
二. 请问武当丹士张三丰进京面君、道梗不前,夜梦真武授权,平明以单丁杀金兵百余的事迹,最早见录于何种文件?有正史或野史录传吗?
三. 张三丰如果从武当出发到京都(开封)面君,路线只能由西南向东北。当开封的西南都有金兵梗道时,宋徽宗早已被掳到北国去了,举国震惊,张三丰先生会不知道吗?在这种情况下,张三丰先生还会到开封去吗?如果确有其事,请问张先生击杀金兵的地点是什么地方呢?
四. 历史上有不少张三丰,但精于武术的张三丰,则只有内家拳创始人张三丰。关于这个张三丰,《内家拳法》、《王征南先生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均有记载。但这三份文件均未记录张三丰是武当道人,均未记载这个张三丰的拳出自神授,而是“精于少林、从而翻之”来的。如果这个张三丰便是“平明,杀金兵百余”的张三丰,请问“夜梦真武授拳”这股风是从哪里刮出来的呢?
五. 现在不断有人说:内家拳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就是内家拳,如果真的是这样,黄百家的《内家拳法》中为何找不到“太极拳”这三个连在一起的字呢?
六. 从《内家拳法》上看,张三丰传下来的拳是《神佑通背》,有歌为证:“神佑通背最为高,斗门深锁转(传)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式,撒出(手)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捶冲捋两翅摇……”共有三十六式。请问三十六式的通背拳,什么时候和“三十七式”“十三式”的太极拳合二为一了呢?陕西王宗什么时候变成了山西王宗岳了呢?
七. 陈品三先生说陈家沟的太极早在明代就已以创立了,但是为什么清代乾隆年间陈家沟人陈有孚闻名于山西洪洞县的“神拳”是二路通背而不是太极拳呢?为什么陈有孚传下的二路通背拳的歌诀,和陈家沟流传的“太极拳歌”如出一辙呢?
八. “无改父道,是谓之孝。”既然陈氏祖传的就是太极,陈有孚为什么不承家教而专精“外家”通背呢?他的拳无疑是在家乡学的,世传的太极苗圃,怎么长出了二路通背的花朵来了呢?
九. 既然陈有孚精于通背,至少说明二路通背相当于当年是陈家沟的当家拳之一。但是在陈家沟留下来的拳谱上,怎么就偏偏没有通背的名号呢?
十. 中国的太极拳,人物以张三丰王宗岳为鼻祖,文献以张王二位的《太极拳论》为圣经,此一定不移的定则。但是作为太极之乡的陈家沟,至今对《太极拳论》不屑一顾,对张三丰王宗岳视同路人,请问源流上下反差如此,如何解释?
十一. 林林总总的各色太极拳,纷纷越过陈家沟这个台阶径直归宗于武当张三丰,大家不觉得他们的眼神怪怪的吗?如果军事家们不敬孙武子的版位而归宗孙悟空,大家一定会说他们犯神经。同样的道理,一伙太极拳家无视陈家沟而归宗武当山,大家怎么就不觉得可笑了呢?难道那些要归宗张三丰的太极人,他们的师父师爷或其他前辈真的在武当山跟张三丰学过拳吗?
十二. 《太极拳论》的作者是王宗岳,赵保太极人说蒋发的师父是王林桢,请问王林桢到底是不是王宗岳?何以为证?山西王氏至今仍是名门望族,在王氏家谱上,可不可以找到这两个人呢?
十三. 有人说蒋发是河南太极开山祖师,特别是赵堡太极的祖师,言之确确。我的疑问是:蒋发身为赵堡太极宗师,“先生之恩、山高水长,”百年之后理应由赵堡弟子礼葬,树碑立传。他怎么会孤零零地埋在陈家沟村外,几百年来连一个树立认祖归宗碑的人都没呢?
有人坚称蒋发是邢喜怀的师父,对此,我想问的是,蒋发晚年(赵堡太极传人考证是70岁)垂垂老矣,为什么不在赵堡接受邢先生的供养坐享清福,而要去陈家沟自食其力呢?自古师徒如父子,蒋邢二人为什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来往呢?
十四. 赵堡太极和《陈长兴自序》都说蒋发先生是温县本地人,我想问的是:温县现在还有蒋氏家族吗?他们是不是当年的蒋氏后裔?查一查蒋氏宗谱,看看蒋氏当年有没有蒋发这个人,好吗?
十五. 如果蒋发确有其人,我想问的是,那么功夫超人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绝对是家族的骄傲,又怎么能连入祖坟的资格都不具备,孤身一人葬在荒野之中呢?
十六. 如果蒋发真是一代宗师,并且他确属温县世家,我想关的是,他能在同邑同乡为他姓鞠躬尽瘁,为什么就没有把太极拳在蒋氏家族中发扬光大呢?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温县蒋氏家族中有会太极拳的呢?
十七. 陈氏家乘说蒋发原本是起义军李际遇的部下,是康熙年间陈奏庭收复(剿灭)李际遇时带回的战利品。对此我想问的是,李际遇先生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即被清军杀害于河南巩县,陈奏庭先生又怎么能在康熙年间(1661-1721年)到登封县玉岱山去收拾李际遇呢?
十八. 在《陈氏太极拳江宗》上,心意拳九要论被称为《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请问陈氏太极拳是不是心意拳?如果不是,十大要记怎么会和九要记一模一样,如出一人呢?
十九. 赵堡太极近年来力称他们的拳史长于陈家沟,对此我想问的是,赵堡的九要论是民国年间才从陈氏家族中抄得,赵堡的太极拳论不可能出现在武禹襄公开之前。既然如此,在陈清平先生执教之前,赵堡太极的指导理论是什么呢?
二十. 众所周知,抄书比写书容易得多,背默比作文容易得多。我想问的是,既然陈氏太极乃是祖传,古已有之,《太极拳图画讲义》怎么用了十二年才写成?默写复述竟如此之难乎?
王成注释:物不可器,一个动作或一个练功方法要想用文字表述清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往往顾此失彼,写文章的人都有体会,一个自己常做的事情,要是写出来,还要费很大的力气,并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一个词语落墨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写东西的人还要受外界各个因素的影响,心情,生活,环境,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了,近来整理文稿,颇费脑筋,故而由此体会。文字的描述往往和实际有区别,所以太极拳强调“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任何事情都是言传身教,不是看看书就能掌握的。
二十一. 杜元化先生写《太极拳正宗》,述及陈清平先生的弟子,可少了大名鼎鼎的武禹襄。为什么杜先生列举的人物武林大都陌生,而武林人所共知的武先生竟被排除师门了呢?
二十二. 杜元化先生说:“蒋老夫子所传太极拳正宗共八册……。”对此我想问的是,既然蒋先生为温县太极宗师,根本不存在门派问题,他传的拳只能是太极拳,怎么会是“太极拳正宗”呢?
二十三. 杜先生所见的太极拳资料,是任长春和陈四典绘制的。那么他是怎么知道原传太极拳资料是八册的呢?杜先生下了多年工夫才公开一册,那么,共余的七册都是些什么内容呢?怎么就没听赵堡太极人提起过呢?
二十四. 如果杜先生所言是实,那么目前流传的赵堡太极岂不是不完不整的太极拳吗?赵堡太极能承认吗?如果目前的赵堡太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那岂不是证明杜先生的发言是欺人之谈?他说这谎话干什么呢?
二十五. 杜元化先生认为赵堡镇的太极自成体系,与陈家沟无干。但是在杜氏《太极拳正宗》面世之前,赵堡太极并无文图资料传世。而《太极拳正宗》,是杜先生把玩陈品三先生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十年之后才开始撰写的,更有人考证《太极拳正宗》的若干幅图明显照搬《太极拳图画讲义》是《太极拳正宗》的兰本,我们该怎样为元化先生洗刷清白?
二十六. 有人说背丝扣是赵堡太极的独家解释,但是杜先生所谓的“一向一背一顺一逆”和陈品三先生所说的“左半身皆如是,此是顺转。至于右关身,须用倒转,主与左手不背,是谓左右相随,”难道不是一回事吗?如果背丝扣确系太极原传,为什么武式太极里就未提背丝扣呢?如果有人说“背丝扣”是从《太极拳图画讲义》中衍化出来的,是“缠丝精”的翻版,我们该怎样替杜先生辩白?
二十七. 近年来有人坚称陈清平是赵堡太极传人,不是陈家沟太极拳传人,我的疑问是,为什么陈长兴先生病危任命,把武禹襄先生托付给陈清平先生而不是其他人呢?
二十八. 如果陈清平先生练的是赵堡太极而不是陈氏太极,那么武禹襄先生传下的太极拳就应该和赵堡太极拳相同。我们把二者比较一下,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吗?
二十九. 如果赵堡太极真是原传太极,那么它就应该有一套古规拳架,与众不同。请问赵堡太极名家公认的正宗的规范的赵堡太极是怎样的呢?蒋发亲传的原始的太极拳或者说太极母拳是什么样的呢?
三十. 杜元化先生说张应昌是张彦的儿子,赵堡镇张氏后人说张应昌是张彦的侄子,请问张应昌到底是张彦的儿子呢还是张彦的侄子? 如果张应昌确实是张彦的儿子,那么我就不禁要问:张彦先生有时间把陈清平先生教成国手,却没有心思教自己的儿子,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吗?
不论张应昌是张彦的儿子,还是张彦的侄子,只要大家公认他是陈清平的徒弟,那么我就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陈清平先生明明是张彦为他的子侄聘请的武术教师,怎么变成了张彦的徒弟呢?
三十一. 如果张应昌真是张彦的侄子,那么肯定是杜元化先生弄错了!杜元化先生连他爷的儿子都会错认,连他的师伯(武禹襄)都不认识,他排列的赵堡太极拳传递人物表,又怎么可能真实无误呢?
三十二. 陈家沟的太极拳是陈氏家族积数代人力创编的,中国的太极拳也确实是从陈家沟的传人出名而开始叫响的。按杜元化先生的考证,赵堡镇的太极拳是明代原传的,是原汁原传的正宗太极拳,怎么会和清代研创的陈氏太极如出一辙呢?
三十三. 杜元化先生的《太极拳正宗》梓行,校阅者是巩县人刘焕东。对于这个人,许多人大概都不熟悉,但我略知一二。此人1924-1931年之间,曾历任安徽三县及河南五县的县长,,民国三十年,任河南省视察主任。他的家庭武术教师兼护院保镖是竹林武师李六合,他的贴切身保镖是竹林武师李光运。当年刘先生的女儿冒犯家规惹下杀身之祸,就是他六合偷偷放走的。抗日战争期间,李光运为掩护刘焕东以身殉职。刘焕东本人不会武术,更没任何资料可以证明他学过赵堡太极。这么一个赵堡太极的门外汉,怎么能够胜任校阅正宗太极的技术图的重任呢?太极正宗的正误是非,刘先生真能看出来吗?
三十四. 陈品三的《太极拳图画讲义》首序署名“杜严”,请问这位杜严先生是不是杜元化先生呢?如果不是,他分明得到了陈品三先生的“托书之重。”如果就是他,那么序中所说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发前人之所未发,”“若将此书以资讲授,将见事半功倍,一日千里,”究竟是由衷之言,还是胡为塞责的溢美之辞呢?近有人力捧杜元化先生,力贬陈品三先生,是否有悖杜先生的意见呢?
三十五. 杜元化先生以正宗自居,极力陈述自己得了秘传,但是杜先生学术造诣究竟有多高,怎不见有人提起呢?杜先生海人不倦,怎不闻杜先生的弟子有哪些以太极立身、以太极知名呢?如此后继无人,正宗秘传从何说起?
三十六. 请问赵堡的太极同仁,大家真的公认杜先生的太极拳是正宗吗?如果承认,那么难道诸位的拳都是歪门邪道吗?因为赵堡的同仁的拳,其实都不是出自杜先生门下。正宗只有一个,道理不是如此吗?虽然不少人欣赏“难得胡涂”四个字,但我想赵堡的太极同仁,还不至于如此胡涂吧?
三十七. 太极拳是以八法为纲的。但是陈品三先生的太极拳书上,怎么只有棚捋挤捺,全然没有采列肘靠的痕迹呢?
三十八. 陈品三先生的《太极拳图画讲义》,易学内容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但是我研读再三,也没有发现这些鬼八卦与太极拳练用有什么直接关系。请问研读过《太极拳图画讲义》的同仁,如果删去其中的易学的八卦,《太极图画讲义》究竟是更通俗易懂了呢还是马上惨不忍睹了呢?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太极照练不误,那么书中这一部分意义何在呢?
三十九. 如果说太极拳的动作不与卦爻对号就不能练不能用,请问古今太极名家真的都是先读易经后学拳,打人之时先对卦爻吗?如果不是易学专家同样能练好太极,那么硬要把拳手投足往鬼八卦上凑的必要是什么呢?
四十. 有大师说不懂易学八卦就练不好太极拳,对些我想问的是,近年来时有大师说他们的太极拳外国人比中国人练得好,他(她)死了之后中国人得向外国人学。试问那些把太极拳练得比中国人还好的洋人,他们的易学水平真的比中国人还高吗?如果他们的汉语水平尚未达到四如之境,他们又怎能读懂易学专著?在易学上尚是门外汉的外国人,凭什么继承大师的绝学把太极拳练得出神入化的比中国人练得还好呢?
四十一. 大师回答:中国如今人心不古,外国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既诚心又执着还特别艰苦。(大约还有舍得大把扔美元的因素)。对此我想问的是,既然诚心执着刻苦努力就能成功,那么易学对于太极拳之必要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多一个对外行谈玄的功能吗?
四十二. 有人说练太极至少得几十年纯功才能有成,并说杨露禅的经历便是证明。但是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武禹襄先生只学了一个多月时间,就成了一代宗师了呢?中国过去练太极的,甚至有人练了下辈子也没有取得传人资格。但是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办的国际太极拳师资短训班,洋人们怎么只用了二十多天时就得到了教练证了呢?差别如此之大,请问如何解释?
四十三. 据说近年来的太极新星,大都是体操队员改行的。对此我想问的是,如果我们让芭蕾演员改练太极,是不是会比体操队员更好些?太极的难度比起芭蕾舞不知小多少倍,我想一二个月的磨合足可打造出一位“太极高手”了!如果这事能成,我们可以节约多少时间啊!
四十五. 我们的太极推手壮士,大都是从跤界请来的。跤手上台推出了好名次,纯粹太极手弱弱无能,这其中是不是因为实力和拙力的差异呢?偏重于实力和刚力不辞拙力的跤技,怎么能和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接轨了呢?太极的四两拨千斤,怎么就拨不了跤手的大膀圆腰呢?
四十六. 太极高手的标准是什么呢?是盘架出色?还是推手出色?一是二者都出色?为什么我们的套路冠军推不上台?为什么我们的推手冠军练不上版?这是对太极拳实质的生动诠释呢?还是对太极高论的辛辣的嘲讽?
四十七. 《太极拳论?曰:“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似乎是提倡曲而不直。又曰:“气以直养而无害,”似乎是提倡直而不曲。请问这两个气字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所指相同,二者如何意思相左?如果不是同一事物,请问二者各是什么?
四十八. 《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同篇又说:‘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前边说气机顺遂则动作流畅,后者说身体有气则动作涩滞不灵。请问二说何故矛盾?
四十九. 《十三式行心解》曰:“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无微不倒),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显然是说气到力到可以致用。但同篇又说:“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似乎是说气这玩艺要不得——如此颠三倒四,作者意思何在?读者何适何从?
五十. 《太极拳论》曰:“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为胜。”意思是说太极拳制人不用大力。但是据我所知,为什么太极名家没有一个不是大力士呢?杨露禅平托五百斤如杯水,杨澄甫揉八十斤石球如弄丸,郝少如舞二百斤石担如风车,孙禄堂悬空定奔马若游戏,这些均有文字史料为证。这些实力超过五百斤的大师,当分们发放体重一百斤上下的人时,真的是用了四两力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这他们至少用了四成力即二百斤呢?这不明明是“察四成拨千斤之句,显系力胜”吗?
五十一. 让一个人站好,用弹簧秤来提他。如果平常人用一百斤拉力可以提起来,大师真的能只用三十斤五十斤就提得起来吗?那么,显非力胜价值几何?那么,邵发明先生的“没有千斤力,哪能拨千斤,”岂不是千真万确的吗?
五十二. 《太极拳论》说:“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显然是说太极拳能以慢制快、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但是二十世纪末有关机构做的太极推手实验,结果报告说六十岁以上的老拳师没一个能推败四十岁上下的壮年拳师。这是怎么一回事?是因为他们不够老不够弱不够慢呢?还是因为他们不够年轻不够强不够快呢?当年在香港号称第一推手大师,为什么在李小龙的直拳面前手都没抬就倒下去了呢?是他的速度还不够慢吗?目前的太极行家,真能以太极手段对抗散打吗?让二三个散打亚军打一个推手冠军,太极高手真的能给人们一个惊喜吗?他真的能有还手之力吗?
五十三. 如果太极拳在本门之内真的能不以力胜、不以快为,那么,太极推手比赛就应该不分年龄与重量级别。但是太极推手如果“一视同仁,”它真的能保证金牌往弱、慢、无力的一方倒吗?真的能叫强、快、有力的一方丢人吗?
五十四. 如果我们作了种种努力,力气小的依然推不过力气大的,量级低的依然推不量级高的,那么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怀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事实上并不存在,即便是太极拳,事实上也同样是强凌弱、慢让快、有力打无力呢?
五十五. 太极拳是实战武技吗?过去是。现在还是吗?如果现在还是,为什么军警格斗选择了拳击散打,而不取太极推手呢?我们的太极剑冠军,真的堪与日本剑道放手一搏吗?
如果太极拳事实上已与真正的实战脱轨,成了健身运动,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停止关于它的实战神话的宣传,把它列为木兰拳的“武术”一类呢?
五十六. 如果我们经过实验,证明太极拳的蹬一根子、十字腿、转脚摆莲不敌散打的侧踢边腿和旋踢,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用无氧运动补充太极的用意不用力运动?如果实践证明太极八法不敌散打的三拳三腿加三摔,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走出一味推手的怪圈,来一个“精于内家,从而翻之,是谓外家”呢?
五十七. 现在大家都说太极拳能延年益寿,并且说太极拳本来就是为延年益寿而设的。对此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几位太极宗师的寿命都不算太长,前几代宗师长寿的比例明显低于心意形意呢?为什么练太极长寿的多非实战拳家,太极门内的实战高手多不高寿呢?
五十八. 太极名家大都挺着一个太极肚,不少人以此为荣。请问这种现象是功态呢还是病态?医学资料说,男子的腰腹越大,相对寿命越短,大腹便便的人易得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请问是不是不练太极拳肚子大了就容易闹病,练太极的人肚腹超常就无害有益呢?
五十九. 太极大师大都体重超常。根据一般常识,体重超常的人睡眠时往往会打呼噜,请问体重超常的太极大师夜里打不打呼噜呢?睡眠中打呼噜往往导致呼吸暂停,由此导致大脑缺氧贫血对脑神经造成伤害,太极大师有无此忧呢?如果太极大师也打呼噜,他是不是也该减减肥呢?
六十. 现在越来越多的拳与太极拳合营联营创办联合体,已经有形意太极、八卦太极,估计不久就会有少林太极、柔道太极、泰拳太极……出世,这种现象,究竟是太极拳崛起的先兆呢?还是太极拳沉沦的发端?
六十一. 由于武术市场的需要,新发现轶失的太极拳越来越多。有一套《张三丰太极拳》尤为引人注目。但是我发现《张三丰太极拳》的功架和动作名称次序竟和杨氏太极拳一模一样,我怎么咋看这位张三丰同志不像是杨露禅的祖师爷,而像是杨先生的徒子甚至徒孙呢?
六十二. 1999年世纪之交,《太极秘术》重出江湖。介绍文章说:“从该稿的两篇序言上看,当年这个手抄本已经是一本完整的书稿,名叫《太极秘术》。而且这个手抄本很正规,线装木刻版稿本,楷体书写,工整规范。”但是此抄件人明明说,他誊抄的原稿“方胜数折,字草潦乱,幸可辩识。”他并不知原作品形象如何。介绍人看到的是三抄本的复印件,他是如何看出原书是一部“楷体书写工整规范”的“线装木刻版稿本呢?”介绍文章附有原序照片,从照片上看,原序文字确是印刷品,既然真本尚在,三抄之说从何说起?更可怪的是,原件作者署名处,赫然是一个大洞,洞边仅有毛笔补写的民国二字,弃无作者名目。明明空洞无物,介绍人是如何“无中生有”地看见了一个“刘凤梧”了呢?明明是民国年间的出版物,版变成了远清的手抄本了呢?
六十三. 目前太极家族门户兴旺,估计不久就会超过百家姓的数目。一旦人人的拳都成了太极拳,并且都成了太极正宗,我们怎么给太极拳下一个定义、贴一个标签呢?请问太极同仁,针对这种趋势,大家是应该正本清源、保护太极拳这个著名商标牌呢?还是听之任之,坐待太极砸了品牌呢?请问同仁,为了优生优育,太极家族是不是也考虑一下实施实行计划生育呢?
六十四. 许多与太极拳边都不沾的拳,为什么要打太极的旗号呢?如果自己真有实力,为什么不大喝一声“名拳名家宁有种乎?!”自己创一块品牌?如果自己并无实力,老老实实地在别人麾下做一个上等兵也就是了,又何必鼻孔插葱充大象?轨迹拳学不打任何名拳的旗号,不借任何名人的号召,不是同样红遍大河上下、江南塞北了吗?
六十五. 古人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太极拳分化了一百多年了,似乎是到了该合的时候了吧?请问林林总总的太极拳是不是可以集众家之长而合成一套中华太极拳,作为中外太极拳的权威课本呢?是不是可以修订众家太极拳论而编篆成一部太极拳经典呢?
六十六武术界的争斗每每起于争夺正宗名份,这几年太极拳论战尤烈。大家置学术的当务之急于不顾,一个劲去争论谁的祖先与始祖更亲近,请问几百年前谁是正宗,真能保证几百年后他的子孙还做宗主吗?如果空有正宗血统,推手推不倒别人,练拳练不上名次,这样的正宗是耀祖光宗呢?还是辱没祖宗呢?学术的根本在于练和用,浮光掠影的历史胡涂帐,关我们切实的修证的什么事呢?
六十七. 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唱法。民歌唱法、通俗唱法、意大利唱法、自然声唱法……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儿。一个人一种唱法也罢,一个人多种唱法也罢,词曲尽可以一成不变。太极拳的这式那式,能道不也只是风格之分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制定一个太极拳统一套路,以这个套路去考各式太极拳呢?为什么不可以要求参赛者分别以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李式……的风格依次演练,然后决出太极拳全能冠军呢?
六十八. 太极史中的疑案,我们是否可以继续存疑,等待物证呢?前人的是非恩怨,我们是否可以予以封存、绕过这些与我们无干无碍而且无益的敏感话题呢?王宗岳蒋发真伪有无并不妨碍我们学拳练拳,陈卜邢喜怀也没有委托我们替他争正宗,原始的太极究竟是啥样大家谁都没见过,二十年前人们一直把赵堡镇的太极拳看成是陈氏太极也没有妨碍赵堡太极接二连三地推陈出新。既然往事对学术对我们都构不成伤害,我们乌眼鸡一样地伤害对方又是何苦来着呢?
六十九. 关于太极拳的历史,我们可不可从说:“创始人佚名,陈长兴杨露禅首传。”对于太极拳论,我们可不可以说“作者王宗岳,年代待考,武禹襄首传。”对于赵堡太极,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前代莫考,陈清平近传。”就像音乐界所说的“民歌,某某记谱”一样,认定有证可据的事实,而不再去云彩眼儿里寻祖宗呢?
七十. 据说电脑这玩艺儿,是外国人根据中国的阴阳八卦创造出来的。但是如今包括比尔盖次在内的电脑专家,并没有一个人是易学大师。如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外国人,不知八卦为何事,却一个个把电脑敲得滴溜溜转。电脑光屏上没有画太极图,操作键也没有与六十四卦一一对应,但是这一班“数典忘祖”的人,却在电脑上把世界都虚拟出来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这些练太极的拳虫,是不是也该学学敲电脑的网虫,撇开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灯的“黑话玄学,”只用现代理论“白话科学”诠释太极,让太极拳成为科学拳、明白拳、通俗拳呢?
脚踩太极图,身披八卦衣,难道真的有运动学上的现实意义吗?几千年来一直与卜筮星相沆薤一气的鬼八卦,难道真的可以指导我们超越现实、赢得未来吗?